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创业 > 正文

古代纹身最流行是在哪个朝代?连外国人都慕名而来

0 张子豪 张子豪 2025-10-11 11:43 1

因为社会我龙哥的缘故,黑社会与文身(现代通俗叫法”纹身“)又火了一把。所以,蹭个热点的晚班车,聊聊中国古代的文身。

良多人可能会有这个印象,认为今世的文身除了黑社会专用条目外,已经越来越当作为一种时尚、个性的标记——一个社会人若是没有整个纹身,好意思出来溜达吗?而在中国古代,文身则年夜多是赏罚性的手段,只有罪犯、甲士等才会给本身来这个,因为本家儿流文化讲的是“身体发肤,受之怙恃,不敢损伤”。

然而,这话只对一半。

在年夜大都的汗青期间,文身简直都被认为是生番的特产。最早记录文身一词的是先秦典籍《逸周书》,此中他的,“越沤(瓯)剪发文身”,这是将剪发文身视为瓯越的特色风俗。

墨刑又称黥刑、黥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科罚_图

《庄子》里有个故事,说有个宋国人跑去百越之地做生意,卖的倒是宋人特有的一种冠。冠是用来束发的,但越人都是断发文身,用不上这么高级的工具,成果天然是一个都没卖出去。当然,这生怕只是讥讽宋人的一个段子,但从中不难看出那时华夏人对文身的认知,即这是百越等戎狄之地的风俗。

正因如斯,所以在华夏地域,一般只有对罪犯才会给他文身,称之为黥面之刑,即在监犯脸上刻上字,并涂上一层颜料,开初一律为墨,故黥刑又称墨刑或入墨。

到了五代乱宿世,为了防止士兵逃跑,又将刺字引入戎行中:但凡要从戎,都要在脸上或手臂上刺上军队番号,是以是否逃兵一眼即知。这一轨制在宋代发扬光年夜,一向对峙到宋朝的衰亡。尔后,海说神聊宋又成长出刺配的科罚手段,即将罪犯脸上刺字后再发配放逐,《水浒传》里豹子头林冲享受的即是这种待遇。

然而,在这种将文身等同于坏蛋、罪犯的的价值不雅之外,自唐代今后,一股推崇文身的风气也在逐渐发酵,之后在宋代达到了鼎盛期间,当作为了一种时尚与潮水,受到来自各个阶级的追捧。在某种水平上,与今天中国的景象有很多不异之处。

央视《水浒传》里脸上被刺字后的林冲_图

具体来说,宋代的文身有如下特点:

起首,纹文身的人分布普遍,从社会底层的乞丐恶棍到权要后辈都有,甚至皇室宗亲也不胜枚举。

源自宋人话本的《宋四公年夜闹禁魂张》中提到,张员外的两个本家儿管在门前数钞票时,俄然呈现一个汉子,“只见一个汉,满身赤膊,一身锦片也似文字”,这人就是个乞丐,所谓的“锦片”便是文身。固然是虚构作品,但取自真实糊口应该没有疑问。

据《宋季三朝政要》记录,南宋末年的度宗期间,科举测验进行到省试第二场时,有个叫李钫孙的人急坏了,因为此次需要脱失落衣服进行查抄,而他在年夜腿上纹了文身,一脱就露馅。怎么办呢?他只能在腿上蒙一层纸,诡计哄弄曩昔,这天然是不当作的。工作曝光后,他随即被黜落。

还有一个念书人叫陈年夜雅,因为科举测验老落榜,一怒之下爽性“裂冠文身”,以示本身永远不再踏入科举场。

赵佶(1082.11.10—1135.06.05),即宋徽宗_图

宋徽宗时,睿思殿应制李质年青时当过一段时候的追风少年,在身上整了文身,徽宗不单没有究查,还给他起了个绰号——锦体谪仙。仍是徽宗期间,担任宰相的李邦彦甚至在一次宴会时代,公开脱下衣服,标的目的皇帝秀他事先像贴画一样印上去的精彩文身。

南宋宁宗期间,宗室李希尧被人密告,说他身上有文身,查证属实后,年夜宗正司上书皇帝,请求公布专门针对宗室纹文身的惩罚条例,并严惩敢为宗室纹文身的人。

皇帝核准了宗司的请求,同时还暗示,此前文身之人只要自首便可既往不吉凶。这一指令又申明在宗室群体中,赵希尧并不是一小我在战斗。

宋朝的苍生糊口_图

除了文身快乐喜爱者的普遍分布外,宋代还呈现了文身社团——锦体社。宋末的周密在他的《武林旧事》卷三“社会”一条中,便记录有这类社团。

在那时,首都临安每逢昌大的节庆勾当时,被称为锦体荡子的这类人常和其他的杂耍、歌舞艺人,一同在西湖航行的伎艺画舫里进行表演。商演同样如斯。

宋代贸易勾当半斤八两发财,商人们也都懂得营销的主要性,会时常请一些艺人来助力发卖。如为了扩年夜酒坊的生意,老板们凡是会请艺人表演以吸惹人气,此中天然少不了善“乔装”的锦体荡子们。

除了专业的锦体荡子外,其他类型的艺人也会纹文身,若有个姓杨的说唱艺人,因为文身的缘故而人送绰号“雕花杨一郎”。这个杨一郎之所以文身,目标天然是为了吸引不雅众,扩年夜知名度。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在贸易发财的宋代,既然文身如斯受人追捧,可以想见,天然会有专业的文身从业者了。这类人被称作“针墨匠”或“针笔匠”,称号最初来自戎行之中。

宋朝戎行_图

在宋代,固然纹纹身的人良多,但年夜头仍是在戎行中,因为他们人数多,又都要在身上刺字。所以,戎行里需要专业的从业人员。这种称呼随后被平易近间共享,在贩子之中给人文身的也被称作“针笔匠”。

当然,两者是有很年夜区此外,给当局工作的年夜多只是刺字罢了,而凭本领挣钱的平易近间“针笔匠”则很讲究手艺手艺了,除了根基功外,他们凡是还得懂美学与设计。如五代期间后汉的刘知远,花钱雇了一个针笔匠,给他左名片个仙女,右手来条青龙,背上还整了个关天夜叉——这都是手艺活。

宋代的文身行业火到了什么水平呢?

那时,文身不仅在国内市场吃喷鼻,甚至还走出国门,走标的目的了宿世界。据《马可波罗行纪》记录,泉州的文身手艺在那时享誉海外,吸引一多量的印度旅客慕名前来,专为了刺青。

文:江河散人

参考文献:《武林旧事》《宋季三朝政要》《逸周书》

文字由汗青年夜书院团队创作,配图源于收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源:百闻(微信/QQ号:9397569),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ibaiwen.com/web/222709.html

张子豪

张子豪

TA很懒,啥都没写...

@百闻娱乐 本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 粤ICP备2024343649号 |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