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创业 > 正文

“伊斯兰国”已被终结是真是假?

0 张子豪 张子豪 2025-10-12 19:14 1

11月21日,伊拉克总理阿巴迪表示,伊拉克成功收复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其境内的最后一处据点拉沃镇,已在军事上终结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

这个消息一出来,诸多媒体纷纷拍手称快,以“伊斯兰国”已被终结的大标题最快速度发出了消息。但是伊斯兰国真的已经被终结了吗?

严肃地回答你:远远没有!


一、IS残存力量几何?

在近几个月的新闻上,关于“伊斯兰国”的溃败和各方军队连连告捷的消息频频传来,以至于很多人产生了一种“伊斯兰国”这会彻底完蛋了的感叹:

  • 11月21日,伊拉克收复境内最后一处据点;

  • 11月19日,叙利亚政府军在俄罗斯战机的支持下,成功收复了阿布卡迈勒,这是“伊斯兰国”在叙境内占据的最后一个城镇。

-

△ 今年10月,“叙利亚民主军”成员在庆祝收复拉卡

-

看起来战果斐然。然而仔细分析一下,你就会发现问题所在:

根据新闻报道,被清缴出伊拉克的“伊斯兰国”残存分子,在西部沙漠地带尚存躲避腾挪空间。

在此之前不久的11月9日,叙利亚就曾宣布过一次解放阿布卡迈勒,然而“伊斯兰国”随后又发起了反攻,再度占领该地。

即便是19日的再次收复,也仍留有尾巴,尚有一些零散分布的村庄作为IS的小据点。

△ 虽被收复却已是一片废墟的阿布卡迈勒市。

而这仅是IS在叙伊两国的残存,从今年7月IS出现溃势起,他们从未停止为自己寻找下一个盘踞点:

今年7月10日,IS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指挥中枢摩苏尔(伊拉克境内)被攻陷,然而在此前的几个月,IS便已开始寻觅新的安全局点,其他大部分领导人转移到了圣战者控制的位于叙利亚幼发拉底河沿岸的迈亚丁城。此处是绝佳战略地点,同时也是ISIS的宣传和网络招募主要据点所在。

  • 10月4日,50名与伊国组织有关系的武装分子袭击了美军在西非尼日尔与当地军队的联合巡逻部队,导致美军4人死亡,2人受伤。

  • 10月5日,IS在利比亚的分支在其第三大城市米苏拉塔发起自杀式炸弹袭击,4名安全人员死亡,21名安全人员受伤。

  • 10月14日,收复迈亚丁城。

  • 10月17日,IS在叙利亚的大本营拉卡被成功收复。该城市于2014年初便被ISIS占领了,并被称为所谓的“首都”。但在此之前,已经有一批人拖家带口逃到代尔祖尔省(叙利亚境内)去了。

  • 10月25日,IS袭击了利比亚东部武装力量“国民军”的一个检查站,造成两名“国民军”士兵死亡、3名士兵受伤。

  • 同日,媒体报道称,IS已开始在北非利比亚、埃及、东非和西非构成威胁。

  • ……

△2015年12月IS武器来源情况

-

通过这个梳理可以发现,IS份子即便是在溃败之中,也没有停止过散布暴恐,以及向更多处于混乱中的伊斯兰国家的扩张。

  • 利比亚研究恐怖组织的学者穆罕默德·霍贾指出:

尽管“伊斯兰国”利比亚分支目前已无力攻占大城市,但他们并不承认失败,意欲随时发起反攻,还须警惕“伊斯兰国”利比亚分支对利南部邻国苏丹、乍得、尼日尔的渗透。

  • 而北非、西非被认为是“伊斯兰国”开辟的“第二根据地”,当地的不少武装人员在叙、伊参加过实战,包括一些高级头目。

* 顺带一提,在伊斯兰国猖獗时,他们提出的战略设想是这样的(见下图)。

非洲、中东、一半欧洲,西亚,甚至一部分中国,都被纳入了他们的“版图”。野心机器狂妄吧?这也意味着,这些妄想狂、极端分子,是不会轻易承认失败的。

-

你可能会问,已溃败至此,IS为何还有余力支撑他们的苟延残喘呢?

这与“伊斯兰国”的人员构成和组织形式有关。

  • 人员构成:

——伊斯兰国在2014年秋天的鼎盛时期,大约有十万人,其人员来源之广泛足以令人震惊▽

——2016年,一名IS叛逃人员偷出了一份重要内部资料,内含2.2万名“伊斯兰国”成员的个人信息,名单上的人来自至少51个国家……

——只要保持精神污染,IS就能得到至少来自51国的极端分子的持续补充,IS多年来总也“野火烧不尽”的原由也就能够理解了。

△ 2015年6月,IS在伊、叙两国控制范围

  • 组织方式:

——伊斯兰国武装采取的是封建式。兵为将有,各有地盘。(例如安巴里以叙利亚副王身份坐镇拉卡、西沙尼以叙利亚军事委员会主席头衔坐镇阿勒颇前线,各地埃米尔分别驻防各市镇收取赋税等,甚至其麾下的东突分子也有封地)

——在这种模式下,IS保持着对其成员思想上的控制和号召力,但并不负责供给这些“战士”。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有一个带着“精神火种”的伊斯兰国成员接触到了易受其蛊惑的对象,就有可能发展出一批新鲜血液来……

* 不要小看他们的蛊惑力。欧美国家有很多年轻女孩子被IS在网上精心包装的宣传蒙骗,甘心情愿不远万里去做“圣战新娘”。当然其结果大多是很凄惨的……

△ 这些逃亡中的姑娘可能会为自己的单纯、莽撞付出无法挽回的代价……


二、“伊斯兰国”被打散了,恐袭是不是就告一段落了?

答案是:也许正相反。

今年年初至6月左右,“伊斯兰国”核心区走向覆灭的进程已难以逆转,在这个过程中,“伊斯兰国”一面收缩防线,一面有计划地转移,同时加紧推促了新一轮的“外线扩张”。

在这个过程中:

  • 欧洲国家,如比利时、英国、法国、俄罗斯,接连遭遇恐袭事件。俄罗斯圣彼得堡地铁发生的两次爆炸甚至造成了60余人伤亡。

  • 在南亚地区,如阿富汗,所遭受的袭击从未停止过。在其首都,曾遭受1500公斤炸弹的自杀式袭击,150人因此丧生。

  • 在东南亚,在南非,在中东,与IS有着夹缠不清关系的极端暴力分子们,在我们新闻热点关注之外,一直令炮火在无辜民众的身边轰鸣。

△逃离伊拉克北部山区的雅兹迪人

与此同时,随着枭首被打散,新型威胁变得更加莫测:

  • 那些极端分子开始了四处流窜和潜匿。暴恐势力加速外散,受袭国家不断增多

  • 在各国之内的攻击手段开始变得更本土化,具有高模仿性、网络串联、“独狼”与有组织袭击并举等特点。这些变化导致预防性反恐的难度极大。

  • 恐袭手段加速演变,尤其是在社交媒体非常发达的欧美国家,远程煽动变得更加便利可行。世界整体的贫富两极分化自身也是易于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那些在当地社会日渐边缘化的移民、有色人种,成为了重点煽动对象。

  • 在一些常年战乱的国家,或大国博弈夹缝中的国家,比如阿富汗、也门中南部、菲律宾棉兰老岛、北非-西非-东非恐怖三角等地,都可能成为IS收拢当地势力、狡兔三窟的新根据地。

△IS在宣传片中将自己塑造成了金光护体、带着天命而战的战士,“将用圣战将伊斯兰的荣光推到顶峰”


三、“伊斯兰国”还可能卷土重来吗?

  • 首先,动荡和战乱是极端主义的温床,要击败“伊斯兰国”,在军事攻势之外,还需清除其生存的土壤。然而从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伊斯兰国”被剿灭后,当地的秩序就会恢复平稳吗?事实上一个地方动乱不安,恐怖分子是推动力,而不是最初的肇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一下没有了“伊斯兰国”的伊、叙两国,看看他们能否稳定住局面,避免IS再度在精神上再度污染民众。

——

  1. 当地的政府军有势力为治下民众提供安全保障吗?

  2. 大国和地区大国在这些国家的多方利益博弈,和战后安排,可能会因此停止吗?

  3. 过去几年间,混迹于当地的各类武装势力,以及外来势力的代理人势力,将被哪些传统势力取代?(有空白,就会有人去占据,这是不可避免的)这一取代过程可能和平推进吗?

  4. 中东国家自身存在的信仰/领地斗争,比如库尔德人问题,如何解决?土耳其与伊拉克可能友善相处吗?

  5. 美国究竟是个什么态度?

——

以上这几个问题,我们很难回答清楚。但我们心里都知道,近几年内让伊、叙两国保持安定发展,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 炮火中的利比亚

  • 其次,根据“伊斯兰国”的发家史来看,没有动乱,他们也会制造恐怖来给自己创造生存空间。

  • 第三,有多个与基地组织有关的“兄弟”组织、极端组织,与“伊斯兰国”保持着良好或暧昧的关系。在“伊斯兰国”猖獗的时期,多个组织曾遥遥向其效忠,还有一些组织制造了一些恐怖袭击向其致敬。倘若IS在逃窜中与这些组织媾和,或干脆借壳重生,那都是非常麻烦的事情——而这也并非不可能。


最后我先说的是,军事上剿灭了一个“伊斯兰国”,我们就能安心了吗?恐怖主义就能消亡了吗?

还远得很。

向往和平的人们,不要太早开始欢呼,战火才刚刚打响第一炮而已啊……

(作者 百度派网友 九黎 链接https://p.baidu.com/question/d6776162636264636161635a00/4400887)

来源:百闻(微信/QQ号:9397569),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ibaiwen.com/web/247576.html

张子豪

张子豪

TA很懒,啥都没写...

@百闻娱乐 本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 粤ICP备2024343649号 |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