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创业 > 正文

除了半夜敲木头,古人这些防火“妙招”一定要见识一下!

0 张子豪 张子豪 2025-10-12 06:59 1

“天干物燥, 小心火烛” ,古装电视剧里经常呈现如许的一句台词, 目标是警示人们小心火警。

但你知道吗?除了年夜三更敲木头,前人防火的花腔还有良多呢!我们一路来领会一下。

火与中国文化

前人们对火可以说是又爱又恨。我国古代建筑年夜多是木质布局,气候干燥时极轻易起火。

在没有自来水管、高压水枪和消防车的古代,对火警的预防是十分需要的。在各类古装剧里,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击柝人边走边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个场景并不是导演和编剧的想象,而是有据可依。

《周礼·天官》中记录,到了每年春秋两季,掌管宫内用火平安的宫正都要摇动木铎,提醒大师注重防火。

古代的中国人信仰神明,是以会在建筑物上放置厌胜之物(“厌”字此处念yā,通“压”,厌胜是指旧时汉族平易近间一种具有迷信色彩的避邪祈吉习俗),祈求神明保佑人们不受火警的损害,很是典型的例子就是紫禁城 。若是你细心不雅察过紫禁城里的年夜殿就会发现,在每座年夜殿的屋脊两头都有一组对称的龙形装饰,在建筑学上称为“正吻”或“年夜吻”。这现实上是一种叫“蚩从头至尾”的神兽,“水之精,能辟火警”。

古代房顶屋脊上少不了蚩从头至尾的身影,前人相信这种神兽可以辟火

在年夜型建筑上安放厌胜是古代建筑必不成少的一部门,不外这种设计也不外是前人的一种心理抚慰而已。

据记录,雕镂了无数蚩从头至尾神兽的紫禁城仍是经常发生火警,截至1949年,紫禁城共发生过年夜巨细小73次火警,此中供皇帝上朝、年夜臣觐见用的太和殿先后被烧过4次。

古代的消防科学手艺

即使做了良多预防,有些火警也无可避免。在一次次的掉火、灭火实践中,我们的祖先逐渐总结和缔造出了消防科学手艺,此中良多活着界规模内都持久连结着领先地位哦。

建筑中的分隔手艺

所谓分隔,就是在可燃物之间做手艺处置,涂上潮湿的土壤,形当作一个不成燃的庇护层。春秋期间,为了应对军事进攻和火的侵袭,墨子起首总结了建筑防火的根基经验。提出了城门上涂泥防火、用麻布做水斗、皮革做水盘、城门楼上设储水器等一系列的防火办法。

在后来的成长中,在建筑中插手防火墙逐渐当作为了一种常见的防火方式。海说神聊宗的《营造法度》被称为古代消防尺度的专著,此中对建筑的防火墙有专门的尺寸尺度。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特色,但其最初是作为封火墙利用,是防火用的建筑分隔举措措施

多样的储水东西

储水是救火的关头,为此人们设计出了良多储水东西。从商代起宫廷里就起头设置水缸。明朝时,在宫廷里锻造金属洪流缸,每口水缸高1米,重1500多千克,缸内可存水1000多升。

到了清朝,宫里的洪流缸增添到300多口,天天放置寺人往缸里担水,冬天为了防冻,还要给水缸带上棉套,并用炭火给水缸加温。今朝故宫尚存有18口銮金水缸。因为此缸的本家儿要功能是防火,是以,被称为“承平缸”。

城市消防系统逐渐形当作

新石器时代是我国烧陶业蓬勃成长的期间。这一期间的城市规划中,已经把烧陶区和糊口区分隔,此中有一个考虑就是防止激发火警。

后来跟着经济成长,城市本能机能逐渐完美,防火和救火不再是从单体建筑出发,而是转标的目的城市消防规划。宋代,良多城市里都设置了望火楼,楼顶有两人值班,发现城中有火情就实时陈述,以便官府组织救火。望火楼,就是中国最早的消防站。

望火楼是宋代城市扶植中一个很有意义的缔造。它不仅是一个发现火灾的举措措施,在更年夜意义上是一个有用扑救火警的举措措施。望火楼下驻有多量随时可以出动的官兵,并且这支步队是专门用来扑救火警的,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专职消防队。同时,望火楼还备有多种救火器具,不仅改变了救火器具仅限于日常平凡出产和糊口器具的汗青,并且做到了随需随用。

望火楼

明代实施“火政”轨制,成立“火兵”步队和义务消防组织“火灶”。设置水缸、麻搭、火钩,组织人员,往来巡视,遇火则击拆报警并配斧、瓮、水桶等救火器具,有了较严密的灭火轨制,那时活着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鸦片战争后,西方进步前辈手艺起头进入中国。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1年)后,清当局购买了年夜量的西洋消防装备——洋车式水龙(简称洋龙,即腕力龙,装有轮盘鞭策,仍用人工腕力出水,后成长至马达策动出水,称机龙)一架,雇脚夫50名,救护衙署兼顾处所火警。

古代灭火东西

如许看来,前人防火妙招真的不少。固然那时辰的防火手艺没有此刻那么进步前辈,但这些都为现现在的消防系统供给了很好的借鉴感化呢。

撰文/婵玉

本文节选自《常识就是力量》杂志

来源:百闻(微信/QQ号:9397569),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ibaiwen.com/web/238420.html

张子豪

张子豪

TA很懒,啥都没写...

@百闻娱乐 本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 粤ICP备2024343649号 |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