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发现大熊猫的肠道菌群并不适合消化竹子,而更适合消化肉类。一篇发表在mBio的研究报告称大熊猫拥有一个类似食肉动物的肠子。
大熊猫作为世界上最为濒危的物种,目前只有1600只生活在野外。
本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张志和说:“与食草动物不同,大熊猫并没有一个高度进化的、适合分解植物纤维的消化系统,它们依然保有典型的食肉动物的胃肠道。这些家伙的基因组中也并没有编码植物分解酶的基因。这些因素共同推高了它们灭绝的风险。”
本项研究的共同作者、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庞小燕说:“研究结果出乎意料,耐人寻味。这提示大熊猫肠道的微生物群或许并没有适应它们的独特饮食,故而使大熊猫陷入进化的困境。”
研究者认为大熊猫是由杂食性的熊类进化而来,仅仅在2百万年前才开始了只吃竹子的怪癖。
这些家伙每天要花14个小时进食,吃掉12.5千克的竹叶和竹干,但只能消化其中的17%;它们的大便也尽是些未消化的竹子。
关于这群家伙是如何消化竹纤维并从其中吸取营养的问题激发了研究者的兴趣。为评估大熊猫的肠道微生物群,研究者们使用了一项名为“16S rRNA测序”的实验技术。他们将这项技术用于从繁育基地的45只大熊猫处收集来的121份大便样本之上。
连同研究者们之前调查过的9只捕获大熊猫和7只野生大熊猫在内,它们的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较低,构成也不同于其它食草动物,而更接近肉食和杂食的熊类。
大熊猫的肠道并未容纳诸如瘤胃菌科和多形杆菌这样能降解植物的菌群,而主要被大肠杆菌/志贺杆菌和链球菌所占据。大熊猫的肠道菌群也会随着季节变化,深秋时节同春夏时节就大不相同。
庞小燕认为深秋时节竹子的匮乏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眼下研究者们计划运用多种技术开展随访研究,希望搞清大熊猫的肠道微生物群对其营养和健康的作用。
(编译:dubulidudu;via telegraph])
来源:百闻(微信/QQ号:9397569),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ibaiwen.com/web/254733.html
- 上一篇: 蚊子咬你,是因为喜欢你的味道?
- 下一篇: 非线性科学:浪花是如何产生的?
- 热门文章
-
WB蒙特利尔(WB Montreal)——欧美十大最差视频游戏开发商
迅猛龙(Velociraptor)——欧美史前十大死亡动物
什么是果酱猫(What Marmalade Cats)?
神奇蜘蛛侠2(The Amazing Spider-Man 2)——欧美最佳蜘蛛侠电影
希瑟(Heather)——欧美十大最佳柯南灰歌
二人梭哈
faceu激萌怎么把瘦脸开到最大
奥兹奥斯本(Ozzy Osbourne)——欧美十大高估歌手
什么是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我应该知道康涅狄格州的什么(What Should I Know About Connecticut)?
- 热评文章
- 最新评论
-
- 最近访客
-
- 站点信息
-
- 文章总数:200248
- 页面总数:9
- 分类总数:1
- 标签总数:0
- 评论总数:0
- 浏览总数: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