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分析了恒河猕猴的大脑活动。(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来自美国的科学家通过监测猴子脑细胞的反应,准确地重建了人脸图像。
灵长类动物的大脑能以惊人的速度和较高的准确性分辨出不同的面孔,但研究人员对该现象的潜在机制的认识还不是很充分。研究人员给猕猴看了人脸的图片,同时记录下它们大脑的活动模式。研究结果表示,这项成果能够促进面部识别算法的发展。
在早期研究中,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Doris Tsao教授及其同事使用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进行监测,以此来计算大脑的哪些区域负责面部的识别。
他们发现,大脑中有六个区域涉及面部识别,所有的这些区域都位于脑部的下颞叶皮层部分。研究人员将这六块区域称为“面部补丁”。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面部补丁区域充满了特定的神经细胞(神经元),当人脸图片呈现在猕猴面前时,神经细胞发出的信号更强烈,而“看到”其他非人脸的物体则没有如此强烈的反应。 研究人员称这些神经元为“面部细胞”。
他们将电极插入猕猴的大脑,记录下面部补丁区域里神经细胞发出的每个信号。
发布在《Cell》杂志上的报告表明,面部补丁中大约有200个神经元,它们各自编码不同的脸部特征。当所有的神经细胞组合在一起时,每个神经细胞提供的信息使得猕猴大脑能够形成一个清晰的人脸形象。
图片来源:Science Magazine
展示给猴子的面部图片与监测其大脑活动后重建得到的图片几乎相同。(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Prof Tsao表示:“人们总是说一张照片抵得上一千个字。但我更喜欢说,一张面部的照片抵得上200个神经元。”
虽然这项研究的实验对象是猕猴,但灵长类动物之间关系密切,人类大脑也可能存在着类似的机制。
这一发现挑战了该领域其他科学家所持有的观点,即大脑中的每个“面部细胞”都能识别特定类型的脸。
很显然,这项研究可以用来设计面部识别的机器学习算法,当然还有更多其它广泛的用途。
Chao教授表示:“或许有一天人们可以将这项技术应用在法医学中,调查人员可以通过分析证人的大脑活动来重建犯罪分子的面孔。”
蝌蚪五线谱编译自bbc,译者 土豆同学,转载须授权
来源:百闻(微信/QQ号:9397569),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ibaiwen.com/web/248715.html
- 上一篇: 狂犬病的“十日观察法”,究竟该怎么看?
- 下一篇: 睡觉吧,考神!睡眠对高考真的有作用吗?
- 热门文章
-
WB蒙特利尔(WB Montreal)——欧美十大最差视频游戏开发商
迅猛龙(Velociraptor)——欧美史前十大死亡动物
什么是果酱猫(What Marmalade Cats)?
神奇蜘蛛侠2(The Amazing Spider-Man 2)——欧美最佳蜘蛛侠电影
希瑟(Heather)——欧美十大最佳柯南灰歌
二人梭哈
faceu激萌怎么把瘦脸开到最大
奥兹奥斯本(Ozzy Osbourne)——欧美十大高估歌手
什么是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我应该知道康涅狄格州的什么(What Should I Know About Connecticut)?
- 热评文章
- 最新评论
-
- 最近访客
-
- 站点信息
-
- 文章总数:200248
- 页面总数:9
- 分类总数:1
- 标签总数:0
- 评论总数:0
- 浏览总数: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