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内容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大概内容就是“不孝的事有三件,其中没有子孙后代是最大的不孝。舜没有禀告父母就娶妻,就因为怕没有后代,所以君子认为他如同禀告了一样。”
孟子自己写着舒服,而且当时的人确实也可以看懂,可后人就不知所云了。既然不孝有三,除了无后之外,还有什么呢?
最终终于在《十三经注疏》的《孟子注疏》中找到了其他两者的说法,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十三经注疏》指一套特定的儒家十三经注解,包括《周易注疏》、《尚书注疏》、《毛诗注疏》、《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注疏》、《春秋左传注疏》、《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穀梁传注疏》、《孝经注疏》、《论语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是由汉至唐一千多年中经学的总结性成果,是文史研究工作者经常要查检的书。中国文籍,浩如烟海,目前存世约十多万种,《四库全书》是这些文籍的精华,其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经部又是其精华,而《十三经注疏》则冠列于其经部之首。
原话出自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可以通俗的解释为不孝的表现有三种(也有说法三为虚指),不遵守作为后代的责任是最不孝的。舜没有告知父母就娶了妻子,这就是不遵守后代责任的表现,也就是无后。但是因为当时的特殊情况(舜离家在外,而且是尧要把女儿嫁给他),君子认为这和已经告知父母没有差别。
也就是说孟子原话里并没有含有不生孩子就是不孝的意思。
东汉赵歧《十三经注》,将孟子原文解释为“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通俗点说就是,父母犯错却不规劝,一不孝;因为自己清高而没有能力供养父母,二不孝;没有子孙后代,三不孝。从此误解延续千年,直至今日。
来源:百闻(微信/QQ号:9397569),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ibaiwen.com/web/248496.html
- 上一篇: 《我的前半生》告诉你什么才是最好的婚姻!
- 下一篇: 女子疯狂健身导致肌肉溶解,还能不能好好减肥了?
- 热门文章
-
WB蒙特利尔(WB Montreal)——欧美十大最差视频游戏开发商
迅猛龙(Velociraptor)——欧美史前十大死亡动物
什么是果酱猫(What Marmalade Cats)?
神奇蜘蛛侠2(The Amazing Spider-Man 2)——欧美最佳蜘蛛侠电影
希瑟(Heather)——欧美十大最佳柯南灰歌
二人梭哈
faceu激萌怎么把瘦脸开到最大
奥兹奥斯本(Ozzy Osbourne)——欧美十大高估歌手
什么是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我应该知道康涅狄格州的什么(What Should I Know About Connecticut)?
- 热评文章
- 最新评论
-
- 最近访客
-
- 站点信息
-
- 文章总数:200248
- 页面总数:9
- 分类总数:1
- 标签总数:0
- 评论总数:0
- 浏览总数: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