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创业 > 正文

幼儿园给幼儿开哲学课合理吗?

0 张子豪 张子豪 2025-10-12 19:11 1

近日,杭州有一所幼儿园要给孩子们开设儿童哲学课,引起了广泛的舆论关注。

哲学这种大人都搞不明白的深奥学问,小孩子能听得懂?这是不是哗众取宠?或者是又一个“赢在起跑线”上的炒作?

在我看来,只要这堂哲学课不是在教理论知识和大道理,家长们就大可不必大惊小怪。事实上,让孩子们用哲学方式思考,才是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思考能力的捷径。


一、何为用哲学方式思考?

简单说,所谓“哲学思考”,就是能够透过现象看其本质和价值,并提出反问和质疑。

而这种能力,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只不过有的人是小的时候就在和小伙伴的游戏和讨论中得到了这种能力,有的人是在学校里通过思辨得到了这种能力,有的人……则一直迷茫,一直不知道独立思考,直到进入了社会,在工作的磨砺下才懂得了这种能力。

很直观的,一个人越早懂得反思和提出疑问,也就越早获得自学、自我成长的能力。

二、孩子多早就懂得用哲学方式思考?

一个孩子多早就能获得哲学思考的能力?——不经外人培训的情况下。

答案是,三岁,或者四岁起,他们就开始了这种探究性的思考。

当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调研:研究人员问孩子“爱是什么”,结果4岁的孩子回答,“爱就是当你累了仍能让你笑的东西。”6岁的孩子回答,“我的妈妈爱我比任何人都多。你不会看到其它人晚上临睡前亲吻我。”

这些回答里有情感体验,有比较,有认知。

孩子们也经常能问出一些让我们眼前一亮却难以回答的问题,比如:

为什么人对人很残忍?

如果时间过去了,那时间去哪里了?

而这些,都是哲学的起点。

(一)其实孩子们会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思考死亡,以及时间。

举两个例子:

周国平在《宝贝、宝贝》一书里写道,女儿啾啾三岁半起,就会和父母谈论死亡,开始思考人为什么会老死:“为什么小宝宝长大了,妈妈就会变老?”因为不想长大,啾啾还会思考另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什么是时间?她问妈妈:“为什么时间会过去?假如时间不会过去该多好,我就不会长大了。”

还有一位妈妈作家曾在自己的专栏里记录儿子的思考:

儿子六岁多的时候,有一天他说,“妈妈,等你死了,我就用火把你烧成灰,然后把这些灰收起来,放在花盆里。你喜欢什么花?百合?好的,我就在花盆里种好多百合,然后等百合花开花了,我就把花剪下来,插在花瓶里,放在屋子里。这样我就能每天看到你。”

(二)孩子们也会思考自己的认知能力,以及世界的真相

看看下面这几句话:

“因为我无知,所以可以发觉很多事情;

因为我无知,所以可以跟別人一起,发挥各自的能力。

无知是最强力的武器。

“学校老师说的都不是自己的经验,

而是教大家听来的事情或是课本上写的东西,

搞不好那些都不是事实。

我想学习事实。

“出生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不高兴,

一定是因为不高兴才哭的。

然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好孩子,

搞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了,

开始像机器人一样地说话。

以上这几段话,来自一个10岁的日本小男孩儿,中岛芭旺。出自他的一本书:《我看见,我知道,我思考》——这个书名,其实就是这个孩子在用哲学方式思考的结果。

你也许觉得这些思考并不多么深刻,但你一定很惊讶一个十岁的孩子原来就有了这种自我认知、自我鉴定、反思真相的能力。他的能力其实来自自我学习——父母的反复离婚复婚给中岛芭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磨难,但他很幸运地没有变成一个自暴自弃的问题男孩儿,而是开始了自学。他给自己的座右铭就是“自己选择学习什么”、“向喜欢的人学习。”

这是一个很幸运也很独特的例子,一个十岁的孩子,在自学中,获得了思辨的能力。

(三)孩子们很喜欢思考、鉴定自己的情绪

你大概听过这几首5、6岁孩子写的诗:

我想变

我想变成一棵树,

我开心时

开花。

我不开心时

落叶。

To my brother
By Leo Wang, 王庐阳,6岁

Max inspired me

He taught me to run

He taught me to have some fun

He taught me to pogo stick

He taught me to draw with a brick

He taught me to climb a tree

He taught me to catch a bee

But he is still better than me

But he is still better than me

你看,孩子们很早就具有了思考自己情绪,思考与他人关系,思考与亲人之间细腻情感的能力。每个孩子,天生都是哲学家。我们不应该无视孩子们这种善于思考的天赋,简单地认为他们还小,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想。

——事实上,孩子们总是想出天马行空的答案,并不是因为他们傻,只是因为他们还不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而他们的小脑袋却抑制不住地热爱思考。

三、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们用哲学方式思考?

回归一下新闻。杭州这个幼儿园打算如何教孩子学哲学呢?他们先请家长们来听了一堂试讲。课本是一本绘本,叫做《喂,小蚂蚁》。

故事大致讲的是一个小男孩遇上一只蚂蚁,到底踩还是不踩,一人一蚁有不同观点。

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讲的就是哲学?

是的,让我们来揣摩一下孩子读完《喂,小蚂蚁》后,会提出怎样的问题。

“他可能会问,蚂蚁是益虫还是害虫?”

“她或许会问,小蚂蚁如果被男孩踩死了,它的妈妈会不会伤心?”

“书里,小蚂蚁拿了点薯片,就被小男孩的妈妈说是强盗,孩子估计会问,什么是强盗?”

这些问题里其实都蕴含着儿童哲学,就是孩子们在思考自己和自然、动物的关系。也在思考不同立场的人,会有不同的诉求这样复杂的概念。

是的,引导孩子学习哲学,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引导他们思考,提问,并尝试自我回答。当然父母和老师们也应该提供他们可以参考的解答。

(一)亲子阅读中,就有不少机会可以与孩子进行哲学思考。有很多优秀的读物可以作为哲学思考的起点。比如:

《绿野仙踪》中的铁皮人,他因为担心自己的四肢被砍掉,而忍不住想:它们被用铁皮代替后,它们还是不是它们自己?这就是哲学思考。

(二)一起探讨一些开放性脑洞大的问题,也是很好的方式。

比如,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一些你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问题:

人类为什么要吃动物呢?(我们可以把问题拆解成“人和动物的区别在哪里?”“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吃动物是因为需求还是欲望呢?”)

如果妈妈和你交换了身份,你变成了妈妈,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也许你们只是讨论会发生的趣事,也许你们会讨论到父母的权柄)

试试看,一开始孩子们可能不知道讨论的重点在哪里,会给出很多似是而非、没什么意思的答案,但随着讨论的增加和深入,你就会发现孩子们的思考能力越来越强,会给出很多你根本想不到的答案。

(三)育儿育己,家长也要自我学习:包括学习放下大人的身份,平等看待孩子的思考。

回答不出问题也不必尴尬,你可以坦诚地告诉孩子,我没有也没办法很好地回答。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猜测、想象,也可以查找一些书本和资料一起学习。

孩子的直觉往往比成人更敏锐,所以爸爸妈妈不要以自己的理解能力更强、知识积累更多而自觉权威。动画片中的蜡笔小新,总是会提出一些让美芽非常难堪的问题……如果你懂得利用好双方的优势,你和你的孩子,可能会成为强大的哲学探讨团队……

给孩子创造提问的机会。有的孩子不习惯提问,或怯于说服大人。我们可以创造一个“问答时间”“思考时间”“身份交换时间”,这个特定的时间中,让孩子有自信提出自己的看法。家庭辩论是一个很好的训练。

(四)贴近孩子心理需求的议题:

你当然可以和孩子讨论人与小蚂蚁的关系,但他可能不感兴趣。你也可以和他讨论一些有贴近性的话题。比如在杭州幼儿园给孩子设计的课程中,有很多与生活相关的活动场景,比如:

“嫉妒”——“我不喜欢妈妈生小宝”

“认识自我”——“我为什么要上学”

“社会”——“你必须同意别人的意见吗”

“死亡”——“人有没有办法不生病”等等。

每个孩子都有哲思的天赋,但如果大人只是放任不管,好奇的窗口就会逐渐被关闭。

龙应台曾这么评价阅读哲学的重要性:“哲学就是,我在绿色的迷宫里找不到出路的时候,晚上降临,星星出来了,我从迷宫里抬头望上看,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斗。”

愿每一个爸爸妈妈,都能在孩子的成长中,为他的广袤幻想的天空上,挂满智慧的星星。

(作者为百度派网友 九黎 链接https://p.baidu.com/question/ec986162633438636639353200)

来源:百闻(微信/QQ号:9397569),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ibaiwen.com/web/247536.html

张子豪

张子豪

TA很懒,啥都没写...

@百闻娱乐 本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 粤ICP备2024343649号 |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