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创业 > 正文

烧尾宴是什么场合之下使用的宴会?

0 张子豪 张子豪 2025-10-12 11:44 1

烧从头至尾宴,古代名宴,专指士子及第或官位升迁而进行的宴会,流行于唐代,是中国欢庆宴的典型代表,足堪与“满汉全席”相媲美。因为唐前期社会安靖,四邻友爱,农达到了超越前代的程度。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成长达到前所未的岑岭期间,举国上下一派歌舞泰平承平的繁荣气象。都城长安,更有“冠盖满京华”之称,是财富集中,人才荟萃,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间。这为饮食行业的畅旺发财,缔造了杰出的前提。从整体上来说,人们的糊口是安靖了,糊口程度提高了。而达官贵人,巨贾年夜贾更过的是“朝朝寒食,夜夜元宵”的豪华豪侈糊口。“烧从头至尾宴”就是这个期间丰硕的饮食资本和崇高高贵的烹饪手艺的集中表示,是初盛唐文化的一朵奇葩。


“烧从头至尾宴”是唐代闻名的宴会之一,“烧从头至尾宴”的风习,是从唐中宗景龙(707—709)期间起头的,玄宗开元中遏制,仅仅风行二十年光景。据史料记录,唐中宗(公元705—710年)时,韦巨源于景龙年间官拜尚书令,便在本身的家中设“烧从头至尾宴”请唐中宗。

关于“烧从头至尾”的寄义,说法纷歧:

一说是人之地位骤然转变,如同猛虎变人一般,从头至尾巴尚在,故需将其烧失落;新羊初入羊群,会因受羊群干犯而不得平和平静,只有火烧新羊之从头至尾,它才会安靖下来,人从布衣进到士年夜夫阶级,如同新羊收支羊群一样,一时难以顺应新情况,故需为之“烧从头至尾”;三说是鲤鱼跃龙门,必有天火炬从头至尾巴烧失落才能酿成龙。次三说都有升迁更新之意,故次宴取名“烧从头至尾宴”。

“烧从头至尾”还有一种意思,即特指朝官荣升,宴请皇帝以谢上恩。<<辩物小志>>云:唐自中宗朝,年夜臣初拜官,例献食于全国,名曰“烧从头至尾”。‘烧从头至尾’,取其“神龙烧从头至尾,直上青云之欹意”。该寄义出自“鱼跃龙门”的传说。龙门位于今山西省韩城县与山西省河津县之间形似门阙,相传为夏禹治水时开凿。

每年春季,黄河鲤鱼溯水而上,欲游过龙门,然而龙门水急,鱼屡屡被冲击下去。当鲤鱼经多次逆游仍不克不及过龙门时,将游进改为跳跃,迎惊涛,劈骇浪,一跃上龙门。此时,鲤鱼必遭雷电袭击,从头至尾巴被烧失落,从而,变为真龙。可见,“烧从头至尾”之寄义颇深。


由上述可见,唐代的“烧从头至尾宴”有两种:

一种是道贺登第或荣升,另一种朝官晋升时设席敬献皇帝。这两种宴会均与地位由低及高的突变有关,表现了追名逐利的意识,该宴设于室内,故重食重功利而轻游乐。

汗青记录:公元709年,韦巨源升任尚书左仆射,依例标的目的唐中宗进宴。此次宴会共上了58道菜:有冷盘,如吴兴连带鲊(生鱼片凉菜);有热炒,如逡巡酱(鱼片、羊肉快炒);有烧烤,如金铃炙、光亮虾炙;此外,汤羹、甜品、面点也一应俱全。此中有些菜品的名称颇为惹人遐思。如贵妃红,是精制的加味红酥点心;甜雪,即用蜜糖煎太例面;白龙,即鳜鱼丝;雪婴儿,是青蛙肉裹豆粉下暖锅;御黄王母饭是肉、鸡蛋等做的盖浇饭。

“烧从头至尾宴”的品种有饭、粥、点心、脯、 、酱、菜肴、羹汤等等。这些饭点菜肴采用米、面粉、牛奶、酥油、蜂蜜、蔬菜、鱼、虾、蟹、鸡、鸭、鹅、牛、羊、鹿、熊、兔、鹤等原料建造,取名富丽,制法分歧,风味多样。如面点有“单笼金乳酥”、“曼陀样夹饼”、“巨胜奴”(酥蜜寒具)、“贵妃红”(加味红酥)、“婆罗门轻高面”(笼蒸)、“生进二十四气馄饨”(花形、馅料各别)、“见风消”(油浴饼)、“水晶龙凤糕”、“汉宫棋”、“天花 ”、“素蒸音声部”、“生进鸭花汤饼”等等,菜肴则有“白龙 ”(治鳜肉)、“乳酿鱼”、“葱醋鸡”(入笼)、“吴兴连带 ”、“八仙盘”(剔鹅作八副)、“仙人脔”(乳沦鸡)、“箸头春”(炙活鹑子)、“五生盘”、“遍地锦装鳖”(羊脂、鸭卵脂副)、“汤浴绣丸”(肉糜治,隐卵花)等等。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饮食文化的发财。  

《烧从头至尾宴食单》有《唐人说荟》本、《说郛》本、《五朝小说》本以及中国贸易出书社李益明、王明德、王子辉所注《清异录·饮食部门》等。


来源:百闻(微信/QQ号:9397569),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ibaiwen.com/web/242083.html

张子豪

张子豪

TA很懒,啥都没写...

@百闻娱乐 本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 粤ICP备2024343649号 |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