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创业 > 正文

清朝男子的发型是什么时候从“金钱鼠尾辫”变成“阴阳头”

0 张子豪 张子豪 2025-10-10 22:27 1

在我们的一般不雅念中,清朝男人的发型往往是阴阳头,后面拖着一根长长的辫子。恰是基于这种固有的不雅念,使得我们认为整个清朝男人的发型是一样的,没有多年夜转变。然而,果真如斯吗?

前段时候最火的两部清宫戏非《延禧攻略》和《如懿传》莫属。在《延禧攻略》中,由聂远扮演乾隆一角,其发际线是从天灵盖中线标的目的后再退一英寸到两英寸,总的来说留头发的处所远远少于剃光的部门,看起来很是突兀,不是那么的协调。然而在《如懿传》中,由霍建华扮演的乾隆,其发际线则是从天灵盖平分,划至耳际,留头发的处所和不留头发的处所各占二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阴阳头。这二人所饰演的是统一个汗青人物,不存在时代分歧的缘故。那么,这二者,事实哪一个更接近汗青原貌呢?

图1 清朝的发型演变

汗青的细节老是出人意表,翻阅史乘,我们发现整个清代男人的发型其实一向处于转变傍边,我们所熟知的阴阳头其实是在清代末期才呈现的。熟悉明末汗青,你就对“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这句话不会太目生。这一行动极年夜挑战了江南士子们的底线,激起了他们前赴后继的抵当活动。正如明末袁彭年曾说:“金钱鼠从头至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黑钱”。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得出两个信息,其一为:清代初期的发型是金钱鼠从头至尾式,其二为:这是对中华衣冠文物的极年夜粉碎。后者即顾炎武所说的“亡全国”,我们轻易理解。然而,这金钱鼠从头至尾式到底指什么呢?

秦宿世祯在《抚浙檄草》言道:“小顶辫发”中国人都被迫把以前“受之怙恃不敢损伤”的头发辱没地剃去,只留下铜钱年夜一点,梳当作一根小辫,叫“金钱鼠从头至尾”式。这下子我们就大白了,将周围头发悉数剃去,仅留下头顶中间处的头发,其外形如同金钱,中间部门的头发则接辫下垂,恰似鼠从头至尾一般。知道这些,我们就会对明末江南士子的抵挡多了几分同情之理解。那时有福州遗平易近所撰《思文年夜纪》愤慨写道:“时剪发令下, 闾左无一免者。金钱鼠从头至尾,几当作遍地腥膻。”其惨状可想而知。但对于念书人来讲,这是“士可杀不成辱”的,是以他们宁可断头也不远剃发,正如顾炎武在《断发》诗中所言:“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

图2 金钱鼠从头至尾辫

其实,改朝换代这件事对于一般的老苍生是不会放在心上的,因为无论谁做皇帝,本身的税照交,役照服。可是对于食君之禄的年夜臣和士子们来说,他们食君之禄,生是年夜明人,死是年夜明人。他们的儿女却未必如是,因为他们生于新朝,没有接管过前朝皇帝的雨露恩惠膏泽,所以在心里是不曾有亏欠的。加之,清廷奉行血腥的镇压政策,人们也垂垂习惯了剃发,并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当,而他们所剃的发恰是金钱鼠从头至尾式。

清廷对于剃发的要求是极为严酷的,明文划定“剃发不如式者亦斩。”顺治四年时,浒墅关平易近丁泉因为“周环仅剃少许,留顶甚年夜”,被处所官拿获。官府认为其“本犯即无奸宄之心,甘违同风之化,法无可贷”,并以此为由上奏朝廷,而朝廷的朱批只有五个字:“着就彼处斩”最无辜的当属县官了,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也以掉察“从重议处,家长、地邻即应拟罪”。

图3 马戛尔尼晋见乾隆

我们领会了清朝初年的发型是金钱鼠从头至尾式,那么这种发型是从什么时辰起头转变的呢?要想知道这个谜底,最靠得住的就是那时人的画像。我们知道,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随行使团中有一位名叫威廉的画师,在其所画的纪实性画稿中,乾隆的发型仍是金钱鼠从头至尾式。如许可知,《延禧攻略》中,由聂远扮演乾隆一角更接近汗青的原型。

到了嘉庆今后,男人们的辫子越留越粗。按照那时日本人中川忠英所写的《清俗纪闻》记录,此中在《冠礼》一卷中有配画:画中人是一位侧身而立的老师长教师,其头顶蓄发,编一条长辫并垂于后背。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这位白叟蓄发的位置并没有发生转变,只是面积比之前较年夜,已经远非一个铜钱巨细,足有四个巨细,也就半斤八两于手掌心那么年夜。后来,跟着时候的转变,男人们的头发越留越多,年夜约到了同治、光绪期间,人们的头发就当作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阴阳头”,口角分明,各占一半。

图4 晚清路边编辫子的苍生

从最初的鼠从头至尾到猪从头至尾,男人的辫子越留越粗,到了清朝末年尤甚。正如遗老张钫在《清末社会琐闻》中记录:清军“在打交手白刃战时,将辫子缠于脖项,借以避刀砍。所以甲士的辫子较年夜,如发少则搭以假发,或加黑丝线,以壮其形态。”这一幕我们并不目生,往往发生于近代,并且是在肉搏战中。即即是如许,在面临坚船利炮的列强时,曾经不成一宿世的八旗铁骑早已溃不当作兵,好像一盘散沙。

图5 洋务活动时清朝电信局里的声景

到了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短短数日便葬送了一个王朝。跟着满清王朝的覆亡,汉子们的辫子也一去不复返。1912年,新成立的平易近国当局公布了剪辫换衣的政策。清朝的遗老和迷信的乡间人见状无不惊诧,仿佛天塌地陷了一般。说来也是嘲讽,从1644年到1912年,这268年,环绕着辫子发生了一系列的工作。最初,有人留发不留头,人们不肯意剃发,可是后来呢?人们习惯了留辫子今后,对于剪辫子这件事又布满了抵触。这事实是为什么呢?生怕值得我们深思。

文:甪里师长教师

参考文献:《清俗纪闻》《清末社会琐闻》《思文年夜纪》《断发》

文字由汗青年夜书院团队创作,配图源于收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源:百闻(微信/QQ号:9397569),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ibaiwen.com/web/210960.html

张子豪

张子豪

TA很懒,啥都没写...

@百闻娱乐 本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 粤ICP备2024343649号 | (地图